《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青史斑斑丨山海谱廉韵 贤哲若比邻

发布时间:2025-04-1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青史斑斑丨山海谱廉韵 贤哲若比邻 访福建师范大学纪委书记、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月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易舜

 

  福建武夷山隐屏峰下古朴雅致的朱熹园。朱熹深爱武夷山的景色,在此著书立说、传播理学,也使得武夷山成为后世儒者心目中的圣地。 吴心正 摄

 

  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封面。 资料图片

 

  明代刊本朱熹《大学或问》书影。 资料图片

  编者按: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整理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挖掘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的廉洁思想。福建历史文化深厚,代有贤哲,留下的著作中包含了许多与廉洁有关的论述。福建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林月恩的团队,近年来先后整理出版了《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八闽廉箴备要》等著作,集中展示以朱熹为中心的福建古代贤哲的廉洁话语与廉洁思想。本报记者近期采访了林月恩研究员。

  探寻八闽文脉中的清风廉韵

  记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选本是一种重要体裁,是文学批评、文学传播的重要方式。在其他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有分量的选本,比如官箴书,陈宏谋的《五种遗规》至今还屡被人提起,此书就是对前贤官箴的选辑。您于近年主持编纂了《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和《八闽廉箴备要》,可以说是延续了选本的传统。请您介绍一下研究缘起以及这两本书之间的关联。

  林月恩:“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经历长期的发展,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等廉洁理念广为流传、化风成俗、深入人心,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华廉脉。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八闽大地成为历史上的兵家“不争之地”,从而成为社会人文之福地。独特的地理单元造就了福建独特的文化面貌,可以说是厚重而多彩,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浑然交汇,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涌现出许多贤哲,享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八闽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廉洁元素,是一座不可多得的人文“富矿”。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朱熹园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牢记嘱托,结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纪检监察学等学科基础与人才优势,以福建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研究为切入点,以朱子廉洁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梳理朱熹等福建先哲的廉洁思想,力求让沉眠于山野、民间和古籍中的廉洁文化焕发时代活力,助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基于这些考虑,我们遵循“以廉洁为题、以文化为根”的原则,相继编纂出版了《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八闽廉箴备要》二书。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从《周易本义》《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三十部朱熹的作品中选辑出五千余条廉洁章句,可以说是了解朱熹廉洁思想的一部工具书。

  《八闽廉箴备要》则是系统整理福建历代先哲的廉语箴言,时间范围从唐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坚持广泛收集与严格筛选相结合的原则,凡福建历史上反映廉政为民、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公私分明、尚俭戒奢等方面的廉语箴言,经充分论证、去芜存菁后辑要为廉箴。我们从大量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中,辑录了115位福建先哲的廉语箴言3362条,全书六十余万字。可以说,《八闽廉箴备要》是我们以福建地域为经,以八闽人物为纬,以廉洁为主题,对福建廉洁文化历史发展脉络所作的一次尝试性梳理,也是对熔铸于八闽文脉之中的廉脉进行的一种集中式开掘和系统化呈现。

  《八闽廉箴备要》与《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相辅相成,是“姊妹篇”。如果说《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是以纵向的深度剖析朱子廉洁思想,那么《八闽廉箴备要》则是兼顾历史的深度与地域的广度,试图描绘一幅八闽大地的廉洁文化画卷。

  集中呈现福建先哲的廉洁思想

  记者:您认为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福建古代名贤呈现出怎样的廉洁风貌?

  林月恩:八闽文化源远流长、厚重多彩,福建文脉与廉脉交汇融合、相互辉映。我想可以从三个角度去了解福建古代名贤呈现出的廉洁风貌:

  一是修身律己、崇德尚廉。如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幹曾以“士抱美质,必加砥砺,以立廉隅,始克有成”勉励自身;清代福建兴泉永道尹周凯说“君子亦洁其身,洁其心而已”“敢以廉明衿素志”;清代理学家李光地提出“君子既要尊德性,又要道问学,存心、致知,一面少不得”;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曰“若君子,律身固己廉矣,一日当官,忧君国之忧,不忧其身家之忧,宁静淡泊,斯名真廉”;近代教育家严复指出“忠信廉贞,公恕正直,本之修己,以为及人”。

  二是民为邦本、廉为政本。在福建民间享有“开漳圣王”之誉的陈元光,在漳州为官时曾作“千古清漳水,居官显孝廉”“婵娟争泼眼,廉洁正成邻”等诗句,表达清正廉洁的为政理念;朱熹以“当官以民事为重”“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好物事也爱,好官爵也爱,钱也爱,事事都爱,所以贪”等语阐释为官之道;明代思想家李贽曰“为天下者安得顾私情”“必有人焉,才兼文武,而道济方域,曰德,曰威,曰廉,曰信”;清代湖广总督郭柏荫提出“端方正直,百折不回,仕路中之上智也。淟涊依阿(污浊不廉、趋炎附势),惟利是视,仕路中之下愚也”。

  三是遵规守廉、重典惩贪。北宋名臣蔡襄提出“贪赃者废之,清廉者奖之,则廉耻兴矣”“吏之不肖者必黜”等观点,强调依法惩贪是治吏的切实手段;抗金英雄李纲以“岁寒不失其青青兮,惟松柏之独正”表明“直道以行,孤忠自许”的廉心;南宋理学家陈淳曾说“廉以维其心,在心常有辨。一介不妄取,真如视土粪”;清代文士蓝鼎元高唱“弄法蒙蔽,非常大恶。吾方为潮邑除奸弊,此事断不可宽”“故居官以廉为称首。居官不要钱,鬼神犹畏之,况人乎”。

  以上提到的人物或是福建出生的,或是曾在福建任职、生活,与这片土地有密切关系。从他们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廉洁这一价值始终是与勤政、爱民等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推崇的“持正守廉”“民为邦本”“天下为公”等理念,对于今人而言也是值得借鉴的。

  记者:提到福建古代名贤,一定会谈到朱熹。朱熹关于廉洁的论述中,有哪些您的印象特别深刻,可与读者分享。

  林月恩:朱熹以儒家文化对现世的超越精神来提升从政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他对廉洁的追求是贯通于为官、求学、修身等方方面面,形成内涵丰富的朱熹廉洁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是传承“正心诚意”的修身工夫。朱熹认为“治道必本于正心、修身”“公明正大之人用于世,则天下蒙其福;私暗邪僻之人得其志,则天下受其祸”。他注解的《大学》里有著名的“三纲领八条目”,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讲“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为“外王”,由“内圣”而及“外王”,主张通过正心、诚意、主敬、去欲来加强自身的修养,坚守纯洁的本心,抵制私欲的诱惑。

  二是彰显“徇理守礼”的规矩意识。朱熹注重立纲纪、守规矩:“做官须是立纲纪,纲纪既立,都自无事”“当官廉谨,是吾辈本分事,不待多说”“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勤谨,昼夜孜孜,如临渊谷,便自无他患害”。他认为“理”是至高的原则,“徇理”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处事,按规矩做人做事做官。“天理”在政治实践中具体体现为“公”,他认为不按天理道义去追逐一己私利必然走向“廉”的对立面“贪”。

  三是坚守“视民如伤”的为民情怀。朱熹提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平易近民,为政之本”“契勘生民之本,足食为先”等理念与主张,认为“王道以得民心为本”,主张要克己以爱民、济民、便民、安民、恤民。他辗转多地担任地方官,践行自己的民本主张,重农桑,兴水利,轻赋敛,建社仓,惩贪官,治豪强,赢得百姓的爱戴。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廉洁文化

  记者:《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八闽廉箴备要》二书致力传承弘扬八闽廉韵,请您谈谈这项工作的实践意义。

  林月恩:我们传承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是因为它无形而有质,温润化人、濡染深远,对于涵养新时代廉洁文化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翻开厚重的典籍,阅读先贤著述,其恳切言辞、谆谆教诲,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使人不自觉地学“廉”、近“廉”,以“廉”修身立本。

  我们的工作是从浩繁的典籍中,梳理古代名贤的廉洁思想,以简明的章句形式,让它们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尤其希望这项工作能使党员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受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文化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系统规划,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对“廉”的坚守。我们选取的名贤,很多都有为官从政的经历,对于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他们的言行可为镜鉴,可以学习其厚德养廉、公正严明、崇俭戒奢、奉公自律、一心为民、不谋私利、谨慎用权等优良品德,将崇德尚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常言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我们认为大学育人当育廉。古代廉洁文化为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以廉润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营养。以我所在的高校福建师范大学为例,近年来致力于将福建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营造浓厚的学廉、知廉、崇廉、倡廉、践廉、守廉的校园氛围,发挥好廉洁文化浸润引领和育人教化作用。

  八闽廉风从千年前吹来,自然要向千年后吹去,我们应将历史资源与时代风尚相结合,为八闽廉脉注入时代的养分,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廉脉,让传统廉洁文化不断焕发时代活力。

中国传媒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